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预防保健 > 肛肠保健 > 保健常识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痔疮不是“疮”莫用抗生
男人坐浴好处多
痔疮宜食物品
痔疮禁忌食物
八种家庭消毒方式
便秘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荔枝每天最多吃十颗
男性公民保健十要点
蔬菜果汁肠胃“清道夫”
痔疮患者夏季如何保健?
 ¤ 儿童常见的肛门病            
儿童常见的肛门病
作者:易生 来源:痔疮123 更新:2003-10-11 [ 字体: ]
    (一)先天性肛门病
    从母体带来的病称为先天性疾病,如兔唇、腭裂、多指(趾)等。肛门部也有先天性疾病,如肛门闭锁、肛门移位、肛门狭窄等等,以先天性肛门闭锁为多见。
    1.原因 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只有8毫米大的时候,胎儿的直肠和膀胱是互相通连的,这个沟通的地方称为肛腔。胎儿长到第七周时,肛腔分为前后两部,前面发育成泌尿生殖系统(膀胱、尿道、阴道),后面向会阴部伸展发育形成直肠。从这时候起,直肠和膀胱就成为两个独立的、互不通连的脏器。胚胎第九周时,肛门部的肛膜消失,就逐渐形成了肛门。当胚胎在第七、八周时,如遇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胚胎发育异常,或发育中止时,就可以造成肛门直肠的畸形。
    2.分类 据统计每5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肛门畸形的婴儿,它的种类很多,有时也很错综复杂。一般将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型:肛门或直肠狭窄。肛门和直肠都完整而且相通,只是肛门或直肠下端狭窄,管径比正常婴儿细,粪便通过发生困难。
    第二型:肛门膜状闭锁。直肠正常,肛门部有凹陷,肛门与直肠之间有膜状隔阻塞,引起肛门与直肠不相通而大便不得排出。
    第三型:肛门直肠闭锁。直肠下段与肛门皮肤凹陷之间有相当距离,不能大便和排气,这种畸形最多见,约占整个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的一半以上。
    第四型:直肠下端闭锁。这些新生儿肛门外形正常,有肛门存在,肛门及肛门括约肌均正常,但肛门与直肠之间有不同距离的间隔,由于这间隔较高,肛门表面基本正常,所以这种类型常被忽视。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可伴有瘘道,在男婴多见为直肠膀胱瘘、直肠尿道瘘、直肠会阴瘘。女婴多为直肠阴道瘘等。当伴有这些瘘道时,常被忽略,往往在发现尿内有粪便或尿液混浊时才引起注意。这些病变很容易引起膀胱炎或肾盂肾炎。
    3.表现 肛门正常的位置发生转移,或肛门位置处没有肛门,或虽然肛门的位置形态正常但管径狭小粪便排不出,或肛门与直肠不相通等,只要注意观察是不难发现的。如新生儿出生后一天仍无胎粪排出,喂奶时发现腹胀、呕吐、哭闹不安等,要引起注意,观察有无肛门直肠畸形的可能。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可引起完全性低位肠梗阻,如没有发现或不及时治疗,六、七天后就会死亡。所以当婴儿出生后,都应仔细检查有没有肛门及胎粪排出情况如何。
   4.治疗 对此病的治疗祖国医学很早就有记载。明代医家孙志宏说:“罕有儿初生无谷道(肛门),大便不能者,旬日后必不救,须用细刀割穿,要对孔亲切,开道之后,用细帛卷如小指,以香油渗透插入,使不再合,傍用生肌散敷之自愈。”对第一型先天性肛门狭窄病儿,可用扩肛的方法,即先用小指戴橡皮指套,涂上润滑油,伸入患儿肛内,使狭窄部扩张,每日1-3次,经过一段时期的扩张后即可治愈。对第二型肛门膜状闭锁者,可从肛门部将闭锁的膜行十字状切开,并配合扩肛,以免疤痕收缩引起肛门狭窄。对第三型肛门直肠闭锁的病儿,为了确定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的距离,需要拍摄倒立位X线片来协助诊断,如直肠盲端离肛门2厘米以下(低位闭锁)可以在会阴部行肛门成形术。如果直肠盲端离肛门超过2厘米以上(高位闭锁)病儿全身情况良好时可采用一期手术,即一次手术在腹部和会阴部同时进行(称为一期腹会阴肛门成形术);当病儿情况极差时,可选用结肠造瘘术,先解除肠梗阻,抢救病儿生命,以后再根据情况采用其他手术。第四型直肠下端闭锁,直肠盲端离肛门距离较远,往往需要采用腹会阴或骶会阴联合手术。
    (二)肛门脓肿 
    肛门脓肿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肛门病之一。其原因大多是尿布更换不及时,尿粪浸渍肛门,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开始时婴儿吃奶不正常,大便时啼哭,有时哭得很厉害,还可以出现发热,往往找不到原因,而在洗肛门时才发现肛门红肿,这时肛门脓肿已形成了。所以在小儿发热、反常哭闹时要注意看看肛门有无病变。
    小儿肛门脓肿大多为浅表性脓肿;一旦发现就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后应早期切开排脓,症状可以很快缓解。即使以后形成肛瘘也是单纯性的,治疗较为简单。不然脓腔压力增大后可能向周围扩展而复杂化,甚至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
    (三)小儿直肠脱垂
    小儿直扬脱垂是指在大便后直肠粘膜或连同肌层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病变。脱出物粉红色或鲜红色、呈环状、有皱襞、质柔软,一般不出血,轻者便后可以缩回,严重时需用手推压才能还纳。
    小儿的骶骨弯曲尚未长成,直肠呈垂直状态又比较活动,同时儿童时期骨盆发育不完全,对直肠承担的支持力比较弱,如遇久泻久痢、长期咳嗽、久病体弱或长时间地坐在痰盂上玩耍等增加直肠向下的力量时,都可引起直肠脱垂,但比较常见的是直肠粘膜脱垂。
对小儿直肠脱垂的预防主要是增加小儿的营养,让小儿多卧床休息,及时治疗小儿腹泻、痢疾、便秘等;如发现直肠粘膜脱出时,家长或保姆应立即帮助送纳;否则很容易引起发炎、糜烂、出血。
    小儿直肠脱垂一旦发现要及早进行治疗,它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治愈后一般很少复发。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参见直肠脱垂部分)。小儿直肠粘膜脱垂可选用服药、外敷药或注射的方法来治疗。
    (四)小儿直肠息肉
    如果在大便以后发现孩子的肛门部或粪便上有血,并且看到有一个红色圆形小瘤脱在肛门外,这种小瘤很可能就是直肠息肉。小儿直肠息肉是由慢性炎症的刺激,或先天因素和遗传因素所引起,大多为良性。家长如发现时应及时把它推回,以免长时间裸露在肛门外引起出血、感染、坏死,并尽早请医生给以治疗。小儿直肠息肉大多为单发、位置较低,治疗并不困难,也无痛苦。如果是高位的或多发的息肉,治疗上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提醒的是脱出的息肉家长不能随便去拉,也不能让患儿自己去拉,以免断裂后引起出血不止。
    (五)寄生虫
    小儿因不注意肛门卫生,或在公共场所相互传染,很容易患寄生虫病。主要为蛲虫、蛔虫和滴虫,表现为肛门发痒、腹痛、啼哭、用手抓肛门。蛲虫的特点是在晚上肛门瘙痒,有时在肛门部可以发现小白色虫体。滴虫多见于女童,肛门和阴道部同时瘙痒,皮肤发红、潮湿。
    对寄生虫的治疗,除服杀虫药和局部搽药外,同时要做到不要让孩子用手抓肛门;吃饭前要洗手,不要甩手抓东西吃。睡前给小孩带上手套,清晨取下煮沸消毒。如全家同时发病,对所有的人都要同时进行治疗,对内衣裤及床单都要消毒。另外,要教育小孩吃饭时不要说话、注意细嚼慢咽,防止将鱼刺、鸡骨、瓜子壳吞下,以免经肛门排出时卡在肛门部引起疼痛、出血。一些小玩物,如发夹、小钉等,切勿让儿童放在嘴里,以免吞咽下去造成危害。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