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皮肤病,系非感染性炎症疾患,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中医学称为“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外科正宗》说:“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湿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命名各异,发生于肛门部者称肛门湿疹(eczema of anus)。本病多局限于肛门和肛门周围皮肤,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瘙痒,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肛门湿疹可泛发于臀部、会阴、阴囊等处。本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病因病理
㈠中医学的认识:肛门湿疹病因复杂,本病多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血虚生风,化燥伤阴,肌肤失养;或脏腑蕴毒,浊气下降,尿粪浸渍;或食积虫扰所致。饮食失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外科正宗》说:“此证初如粟米,痒而蒹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如风盛则瘙痒不止,湿盛则糜烂流水,风湿互结,发为风湿疡。若见皮厚如革,干枯皲裂,发为顽湿。总之,急性者多因素体血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上,运化失职,致使湿热内蕴,下注肛门,留滞肌肤而发,或由外感风热之邪侵淫肌肤所致。慢性者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病久邪深,湿郁化火,耗伤津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或肝肾不足,肌肤失养而成。
㈡现代医学的认识: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体质与遗传:有些患者环境改变和经过锻炼,体质增强后,再接受以往刺激因子,可不再发生湿疹。说明湿疹的发生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本病遗传基因也有一定关系。遗传性过敏性皮炎病人有形成IgE的素质,对体内或体外的致病因子有较正常人为高的敏感性,除湿疹外,还可患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
2.精神与神经功能障碍:当机体处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压抑情况下,可引起湿疹,或使某些湿疹症状加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别是植物神经失调时,常可诱发湿疹。
3.病灶感染:如患者有痔疮、脱肛、肛管上皮缺损等疾病,由于患者自己的组织蛋白在其体内或体表经过一种复杂过程,使患者皮肤发生自体敏感,可使皮肤发生湿疹样改变。如胆囊炎,膀胶炎等可以是慢性湿疹的原因。
4.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可造成粘膜的分泌物吸收功能失常,使异性蛋白或过敏原进入体内而发生湿疹。胃肠功能失调造成的营养物质缺乏亦是形成湿疹的原因。
5.血液循环障碍:最常见的是静脉曲张所致的湿疹,如象皮病皮肤上的湿疹改变,说明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是湿疹的致病原因之一。
6.内分泌与代谢紊乱:如女性月经期的皮肤变化,即所谓月经疹或黄体酮自家过敏性湿疹,糖尿病患者的湿疹样皮疹,都说明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是湿疹的发病因素之一。
7.变态反应: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子激发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如各种蛋白食物、花粉、皮毛、细菌、日光、寒冷、染料等均可诱发本病。
症状体征
㈠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易复发。
1.中医学根据本病发疹为形性,分为以下三型:
⑴斑疹型:初现潮红赤热,继起粟粒丘疹,易于湿润流水。
⑵瘩疱型:皮肤呈现密集的瘩疱,破流脂水。
⑶湿润型:初起瘩疱,继之破裂,湿粒流水,浸淫成片,非常瘙痒。
2.现代医学根据急性湿疹的各阶段的皮损特点,分以下几种类型:
⑴红斑型:湿疹初起,患部发热、潮红、发痒、肿胀,分布对称,边界不清,可逐渐向健康皮肤蔓延。
⑵丘疹型:随病程发展,出现散在或密集成片的小米粒状丘疹。
⑶水疱型:炎性加重,则丘出现浆液,变为水疱型或丘疱疹。
⑷脓疱型:水疱感染成为脓疱,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发炎肿痛,亦可出现毛囊炎,疖肿或发热。
⑸糜烂型:由于奇痒搔抓,水疱或脓疱破裂,浆液或脓汁流出,疮面湿润糜烂,渗液腥臭,触之疼痛。
⑹结痂型:渗液干燥,形成粘着的痂皮。
⑺鳞屑型:各型湿疹的炎症减轻,患部覆以细微的白色糠皮状脱屑。
㈡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病变而来,皮损潮戏肿胀明显减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但瘙痒较剧烈。
㈢慢性湿疹: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1.中医学认为:本病也是由于风热、湿热、血热所致,可分为干湿两型:
⑴湿型:粟米疹疱,破流脂水,混浊糜烂浸淫成片,瘙痒心烦。皮肤红赤属血热;流水结痂属湿热;干燥落屑属风热。
⑵干型:皮肤呈现赤褐斑疹,附以鳞屑,粗糙肥厚,或现苔藓样损害。
2.现代医学将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归纳为:患部水肿炎症减轻,皮损局限,境界清楚,皮肤干燥增厚,弹性减弱或丧失,色素沉着,呈棕红色或灰色,肛缘伴发挥裂,皮肤呈苔藓样改变。夜间睡眠时或精神紧张时,有阵发性剧痒。病程可延绵数月或数年,常引起失眠、烦躁等神经衰弱症状及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侯群。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无论急性或慢性湿疹,根据病程和皮损多形性、弥漫性、变厚和浸润、瘙痒等,好可诊断为湿疹。
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有致敏物或强刺激物接触史,皮损比较一致,边界清楚,较重者可发生大疱,支除病因后易于治愈,除非再接触,一般不复发。
慢性湿疹常需与神经性皮炎、肛门瘙痒症鉴别。神经性皮炎的皮损是典型苔藓样变,皮损处多数色素减退,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肛门瘙痒症则以肛门皱臂肥厚为主,可见苔藓样变,可有辐射状皲裂,多数无渗出,仅见干性抓痕及血痂。
治疗
㈠中医治疗:
1.内治法:
⑴急性湿疹,多因风、湿、热邪容于肌肤所致,治宜祛风、清热、利湿,方用消风散、龙胆泻肝汤或萆蔛渗湿伤。并发感染化脓者,加金银花、公英、要丁、蚤休、土茯苓等。渗出多者加车前草、马齿苋。
⑵亚急性湿疹:常因湿滞热结,脾失健运,下注肛门,留恋肌肤,治疗常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萆蔛渗湿汤加减。瘙痒甚者加地肤子、蝉退、乌梢蛇等。
⑶慢性湿疹:多由血虚生风,化燥伤阴,肌肤失养所致,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清热利湿,方用四物汤合萆蔛渗湿汤。肝肾不足者加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痒甚者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地龙粉、乌梢蛇粉、蝉衣粉,任选一二味。
2.外治法:
⑴急性湿疹:大量渗液时,可用野菊花或公英煎汤待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可用三黄洗剂外擦,每日3次,或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每日2次。
⑵慢性湿疹:可用湿疹膏或青黛散膏外涂,每日1~2次。亦可用苦参汤水煎坐浴,每日1~2次。对浸润肥厚者,可用黑风散或五石散干撒患处或稠膏外涂。
㈡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⑴抗过敏治疗:对急性期、亚急性期皮疹较广泛,瘙痒剧烈者可用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脉注射;亦可用苯海拉明25mg,每日3次口服,或20mg,每日2次肌注;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息斯繁10mg,每日1次口服;还可口服维生素B 2 、B 6 、C、K。晚上可同时应用安定等镇静药物,以便达到止痒、促进睡眠的目的。
⑵能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若炎症广泛而严重,且其他疗法无效时,可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口服;地塞米松1.5mg,每日3次口服;或10~15mg加入10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每日1次静滴,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少剂量。
⑶静脉封闭疗法:可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ml加维生素C500~1000mg静注,每日1次,8~10次为一疗程;或用0.1%普鲁卡因注射液500ml加维生素C500~1000mg,静滴,每日1次,8~10次为一疗程。
⑷10%卡古地钠注射液1ml肌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⑸抗生素应用:对伴有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
⑴外用药物:急性期无糜烂渗液者,可外涂炉甘石洗剂,2%硼酸溶液湿敷。对糜烂渗出明显者,用复方硫酸铜溶液、2%~3%硼酸溶液、0.5%醋酸铅溶液湿敷。脱屑期则用清凉膏或一般乳剂,以保持皮损,促进角质新生。
亚急性期治疗原则:消炎止痒、干燥、收敛,应用氧化锌油膏、乳剂或泥膏。慢性期治疗以止痒,抑制表皮血管增生,促进真皮炎症吸收为主,选用软膏、乳剂、泥膏为宜。根据瘙痒及皮损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剂或角质解剂,选用5~10%复方松馏油、5%糖馏油软膏、10%黑豆馏油软膏、5%煤焦油软膏、5%水杨酸雷锁辛软膏,或激素乳膏外擦。
⑵局部封闭:慢性湿疹顽固性瘙痒者,可用1%利多卡因20ml加亚甲兰2ml肛周皮下注射。
⑶浅层X线放射治疗:适用于慢性湿疹皮疹较局限者。
⑷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适用于慢性湿疹皮疹局限者,可用 32 磷、 90 锶敷贴。
预防
湿疹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变身体素质,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㈡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不清洗皮损处,不乱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㈢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鱼、虾、烟、酒、咖啡等。
㈣治愈后应避免各种外界刺激,预防复发,如热水烫洗、过度洗拭、暴力搔抓等。对过敏的食物、生活用品,如各种皮毛、化妆品等应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