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预防保健 > 健康常识 > 健康专题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附录5:血压的类别及数值
附录4:临床上血生化正常
附录3:含钙较高的食物
附录2:妇女血清生殖激素
附录1: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提高警惕,重在预防——
斩断伸向女性的“魔掌”
让女性远离“烦恼”——
让您排得畅快——痔疮的
让男士不再尴尬——前列
 ¤ 保持机体的正常代谢——糖尿病的防治           ★★★ 
保持机体的正常代谢——糖尿病的防治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办 更新:2004-7-8 [ 字体: ]


保持机体的正常代谢——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所知主要是以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导致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基础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以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环境因素的触发才能发病。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与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包括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叫做Ⅰ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人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约占5%),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触发该病的环境因素包括:
  ①特殊药物或化学物质;
  ②饮食中某些食物成分;
  ③病毒。
  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占多数(约占90%),诱发此病的因素有肥胖、体力活动减少以及在应激状况下(如感染、手术)等。

  1.临床表现

  典型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或以乏力为主)等“三多一少”症状。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部分病人(特别是Ⅰ型病人)可能以酮症酸中毒或昏迷的形式出现;另一部分病人(特别是Ⅱ型病人),无任何明显的不适感觉,而当健康体检时方发现血糖增高。

  长期糖尿病控制不注意,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眼底病、白内障或肢体坏死、周围神经病、性功能障碍等。

  2.诊断标准

  血糖增高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指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诊断标准为:
  ①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至少测定二次;
  ②餐后2小时(2h)血糖≥11.1mmol/L(200mg/dl),即使病人无症状,亦可诊断糖尿病。

  3.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有5项基本原则,即:
  ①饮食控制;
  ②体育锻炼;
  ③定期测定血糖;
  ④药物治疗;
  ⑤接受糖尿病防治教育。

  饮食控制是治疗各类糖尿病的基础,临床医师通常根据一套简易公式计算患者的进食标准,参见本书附录1“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分为口服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两种情况。口服降糖药物简化分类可归纳为两部分,即直接依赖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口服降糖药。其中,第一类药物指所有保胰岛素分泌剂,包括常用的优降糖、达美康(格列奇特)、美吡哒(格列吡嗪)、糖适平、格列美脲、诺和龙(瑞格列夺和那格列奈)。第二类药物包括双胍类的降糖灵和格华止(二甲双胍)、a—糖酐酶受体阻滞剂拜唐苹和倍欣以及文迪雅(罗格列酮)等噻唑二酮类的特异性胰岛素增敏剂。

  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①首先需测定肝、肾功能和胰岛素及肽水平;
  ②用药应从小剂量、单味药开始,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增加药量或增加药物品种;
  ③同类作用的降糖药物不宜重叠使用;
  ④每种药量每日不宜超过6片;
  ⑤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满意或产生副作用时,应改用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的适应症:概括地说,下列情况下应采取胰岛素治疗:
  ①属于Ⅰ型糖尿病者;
  ②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者;
  ③伴有感染、手术、创伤等情况时;
  ④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病人;
  ⑤并发有肝、肾功能损害者;
  ⑥对口服降糖药发生过敏者。

  但是,无论使用胰岛素或是降糖药,都需要遵医嘱使用,不能随心所欲,因为这些药物的最致命的并发症是低血糖反应。当血糖低于3mmol/L将会严重影响大脑神经组织对能量的摄取和使用,造成神经细胞损害和功能异常,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直至死亡。常见的低血糖反应有头晕、出汗、心慌、全血乏力、眼前发黑等,遇到此情况时不要惊慌,尽快寻找一点糖块或糖水就能缓解。如果在服药期间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则说明药的剂量有问题,应该请医师调整了。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