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局部用药和预防用药
1.五官科的局部用药
(1)眼科感染:抗生素局部应用仅限于眼结膜炎、眼睑炎或角膜炎等,常用抗生素有: ①磺胺乙酰: 10%~30% 滴眼液或 6% 的眼膏,因其可迅速透入粘膜和角膜上皮,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和沙眼效果较好,极少出现断发细菌感染。 ②氯霉素:常用 0.5%~1% 滴眼剂或眼膏,对上述疾病效果也很好。四环素、金霉素 0.5% 的滴眼剂与眼膏也较常用。 ③氨基甙类抗生素:常用的有 0.3% 庆大霉素、 0.3% 卡那霉素、 0.5% 新霉素滴眼剂和眼膏。新霉素还可与多粘霉素 B 或杆菌肽联合配成眼药,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结膜炎与角膜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还可单用杆菌肽眼膏(每克 500~1000 单位)或 0.5% 红霉素眼膏每日涂于眼睑内。 ④利福平:其滴眼剂和用药膜对急性、亚急性结膜炎、沙眼、急性睑腺炎和睑窝组织炎的治疗效果也较好。
(2)耳鼻喉科感染:临床常见的感染疾病有外耳炎、中耳炎、鼻窦炎常需配合鼻窦穿刺术冲洗后滴入抗生素。 ①庆大霉素: 0.3% 滴耳剂用于治疗外耳感染,中耳炎时可与1%氢化可的松醋酸盐一起制成滴耳剂。 ②多粘菌制成 0.1%~1% 滴耳液治疗耳部感染,也可用于鼻窦炎的治疗。
2.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1)甲磺灭脓: 5%~10% 溶液湿敷或软膏于烧伤创面感染处,防治绿脓杆菌时,其可与磺胺嘧啶银、洗必泰(按 10 : 5 : 1 )配成外用粉剂。 1%~2% 磺胺嘧啶银软膏单用治疗 1~2 度烧伤。
(2)新霉素: 0.5% 水溶液或软膏治疗金葡萄皮肤感染。
(3)其它用于皮肤感染的还有 5% 氯霉素丙二醇溶液或粉剂、 2%~5% 褐霉素软膏、 0.5%~1% 红霉素软膏、 0.5%~1% 多粘菌素 B 溶液、乳剂等。克林霉素 10mg/ml 溶液治疗皮肤或溃疡面感染(痤疮和褥疮)效果也较好。
3.支气管、肺部感染
对支气管、肺部感染,抗生素药物气雾吸入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法。抗生素在 2~5ml 生理盐水中的浓度;庆大霉素为 40~12mg ,卡那霉素为 250~500mg ,新霉素为 50~400mg ,氯霉素为 100~400mg ,多粘菌素 B 为 10~50 万单位,二性霉素为 5~10mg 等。治疗中有时适当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在服不良反应。如多粘菌素 B 雾气液中加入麻黄素可以预防多粘菌素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为避免抗生素与痰液中的 DNA 结合而灭活,可在气雾剂中加入蛋白分解酶。
4.化脓性脑膜炎
一般采用静注大剂量的青霉素或易于透入脑脊液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头孢三嗪等,可获满意的效果。在特殊情况下,如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及耐药金葡菌脑膜炎可采用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 B 鞘内注入。
5.多科性预防用抗生素
(1)基本原则是:
1)清洁无污染或污染较轻的伤口,估计伤口感染率低于 5% 者,不必使用抗生素预防;如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细胞缺乏者,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2)如手术时间过长或手术后常具高发感染的手术,如结肠手术或易发生严重感染的整复手术。
3)选用抗生素应毒性小、无过敏反应,对病原菌针对性强。
4)要有恰当的用药时期,一般于麻醉开始或手术早期静注或肌注;给药次数与时限,一般认为染菌 4 小时内是预防的有效期,只需一剂即可奏效。术后预防性用药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2)心脏手术:抗生素普遍用于开胸手术,病原菌可能为金葡菌、表葡菌、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可采用邻氯青霉素 2g 及庆大霉素 1.5mg/kg 分别静注,青霉素过敏者,成人可用万古霉素 7.5mg/kg 静注,也可用头孢噻吩 2g 静注或肌注。
(3)动脉修复术: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方法同心脏外科手术。
(4)骨科矫形手术:抗葡萄球菌抗生素能减少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感染,降低髋部骨折或骨板固定术的创口感染发生率,推荐用药同心脏外科手术。
(5)胃、十二指肠手术:病原菌多为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粪链球菌、厌氧菌,可术前肌注或静注头孢菌素,如头孢西丁 1g ,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 1g 。
(6)结肠直肠手术:致病菌同上,术前 2 小时用甲硝唑 1g 直肠给予,并加用庆大霉素 1.5mg/kg 静注。急症情况下可用庆大霉素 1.5mg/kg 静注联用以甲硝唑 500ml 静注或克林霉素 600mg 静注,效果佳,如配以灌肠、泻药等机械性肠道准备效果更佳。
(7)胆道手术:仅用于有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人,如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或胆总管结石患者。病原菌与抗生素用法同胃、十二指肠手术。
(8)妇产科手术:为预防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感染,可用硝唑 1g 直肠给药。重危产妇伴胎膜早破的剖腹产术,可采用头孢西丁 1g 静注或加甲硝唑 500ml 静注,可降低败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首次给药应在结扎脐带之后,以免影响婴儿。
(9)泌尿科手术:尿细胞培养阳性者,术前按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药敏试验不明时,可用庆大霉素 2mg/kg 静注或肌注。
6.非外科疾病的抗生素预防
(1)预防风湿热的复发:常用青霉素 V250mg 口服,每日 2 次,疗程持续数年。
(2)细菌性心内膜炎:对患有某些心脏病的病人进行口腔手术、尿路手术后易发生菌血症可导致细菌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或扁桃体切除术后 30 分钟肌注或静注氨苄青霉素 1g , 8~12 小时后再给 1g ,共 2~4 次。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万古霉素 1g 于术前 0.5~1 小时静滴后再口服红霉素 0.5g ,每小时 1 次,共 8 次。尿路手术时,除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外,可加庆大霉素。
7.其它情况下抗菌药的应用
对特定细菌的预防,如青霉素预防链球蓖 A 群、淋病、梅毒的接触者。氨苄青霉素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球菌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利福平口服 600mg 连续 2 日预防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及带菌者,也可用二甲胺四环素或磺胺嘧啶预防。接触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的实验室工作者可用四环素、链霉素、磺胺类预防。旅游腹泻可选用黄连素、强力霉素或环丙氟哌酸预防。预防新生称眼病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眼药水或 1% 硝酸银滴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