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病理
一、发病机理: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一方面在侵入部位的皮肤、粘膜下繁殖;另一方面很快沿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约48小时后随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而播散到全身。以后,在螺旋体数量增多的同时,体内对之产生抵抗力。随着螺旋体致病性和机体抵抗务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机体出现多次梅毒活动的潜伏的交替。
未经治疗的梅毒病人自然过程,根据其传染性的有无,大致可分为二个阶段:早期和晚期梅毒。这两个阶段,在时间上一般以2年为界(以前常以4年为界,现多主张以2年为界)。早期梅毒(病程短于2年)有传染性,而晚期梅毒一般无传染性。后天梅毒依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分为三期。这三个期与前述两个阶段的关系;一、二期属早期,三期属晚期。二、三期梅毒都可以出现活动和潜伏两种表现,或交替出现活动和潜伏,部分患者(25%~30%)可以不出现三期梅毒的表现,而自然痊愈。
1.一期梅毒:
螺旋体进行人体后,在侵入的局部皮肤、粘膜下繁殖,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造成损害。约在感染后2~4周,在病原体侵入部位,出现临床的第一个表现,即一期梅毒的典型表现—硬下疳。下疳发生后1~2周,所属淋巴结(常为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此时的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被称为梅毒性横痃。下疳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定,在下疳发生后4~8周,机体产生了对螺旋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体,由于这些抗体的作用,下疳可以不治而愈,但早已传遍全身的病原体并未被消灭干净,仍在继续繁殖,经过一定时间,即可引发二期梅毒。
2.二期梅毒:
⑴二期早发梅毒:至感染的7~10周或下疳发生后的6~8周,在体内不断地繁殖增多的螺旋体,从淋巴结大量进入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众多组织和器官,引起二期梅毒的早发性损害(称为二期早发梅毒):皮肤粘膜的各种梅毒疹,肝、脾、骨骼、神经系统的二期梅毒等,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
⑵二期潜伏梅毒:二期早发梅毒发生的大量螺旋体侵袭,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全面反应,产生大量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抗体,逐渐地将大批的螺旋体消灭,使二期早发梅毒的损害不经治疗而消失,梅毒进入潜伏状态,称为二期潜伏梅毒。
⑶二期复发梅毒:由于机体产生的抗体免疫力较弱,不能将螺旋体完全消灭,一有机会(如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残余的螺旋体又会繁殖增多,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再次造成各组织器官的损害,这就是二期复发梅毒。
⑷潜伏和复发的交替:二期笔发梅毒发生后,又一次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消灭再次增殖的病原体,使损害又一次消失,梅毒又进入潜伏状态(仍称为二期潜伏梅毒)。如此损害和潜伏,可在1~2年(或3~4年)时间内多次交替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皮疹为代表的损害,在每次复发(都称为二期复发梅毒)中越来越轻,潜伏期越来越长,这标志着机体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一般在感染2年后,很少再出现二期复发。
二期梅毒皮疹含有大量的螺旋体,具有最强的传染性,而同时机体的免疫力也最高,即使这时有新的感染,也不会再有一期的临床表现。
3.三期梅毒:
发生感染2年以后,有30%~40%的未经治疗的患者出现一种活动性晚期梅毒。三期梅毒病损内,一般无螺旋体存在,因而无传染性。病损不经治疗也能消失,但可遗留疤痕。三期梅毒也有潜伏和活动的交替。另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三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只是梅毒血清反应持续阳性,称为晚期潜伏梅毒。还有25%~30%的患者,在进入三期梅毒后的2~4年时间内,始终无三期梅毒症状,血清梅毒反应滴度逐渐下降,最后转为阴性,而自然痊愈。
二、组织病理:
1.一期梅毒:硬下疳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非特异性、渗出性和增殖性炎症。病理改变主要在真皮内,有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与增生,管壁肥厚,甚至形成栓塞。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中心部较稠密。皮损边缘表皮增生,棘层肥厚,钉突变长而阔,渐近中心部则表皮变薄,病损中央表皮坏死、消失。肿大的淋巴结有明显的皮质区滤泡性淋巴样增生,在萎缩的副皮质有组织细胞浸润。
2.二期梅毒:斑疹性梅毒疹仅见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大,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丘疹性梅毒疹显示真皮水肿,浅层和深层均有血管扩大,内皮细胞肿胀增生,管腔阻塞,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为多。扁平湿疣表皮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表皮内有嗜中性白细胞移入,同时伴部分表皮缺损,真皮的变化同丘疹性梅毒疹,肿大淋巴结的改变同一期梅毒。
3.三期梅毒: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在皮肤和粘膜表面为慢性肉芽肿损害。病灶内梅毒螺旋体很少,组织破坏很大,属于组织迟发性超敏反应的表现。病变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等。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致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产生干酪样坏死。结节性梅毒疹的肉芽肿浸润限于真皮内,干酪样坏死不广泛;树胶肿则肉芽肿性浸润广泛,累及皮下组织,皮损中部大量干酪样坏死,邻近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皮下层大血管亦有明显的病变。
三、梅毒的免疫:
梅毒的免疫问题很复杂。总的说来,已知人类对梅毒没有先天免疫力,后天的免疫力也很弱,被动免疫至目前尚无法诱导产生。
梅毒的细胞免疫尚未搞清楚。在体液免疫方面,螺旋体进入后,人体可产生很多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是针对螺旋体不同成分的,有非特慢异性的脂质抗体(抗心拟脂抗体),也有分别具备组特异性和种特异性的密螺旋体抗体。
1.非特异性抗体—抗心拟脂抗体:脂质成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目前对梅毒患者的抗脂质抗体—抗心拟脂抗体,空间是对螺旋体脂质的应答,还是对宿主细胞脂质的应答,尚无统一意见,而且在其他的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中,也有低滴度的抗心拟脂抗体存在,因而不能认为此抗体成分是特异性的。此种抗体是最早发现、最早应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查的抗体,康氏沉淀试验、华氏补体结合试验即是检测此种抗体。抗心拟脂抗体的滴度与感染过程相平行,一期梅毒早期呈阴性,以后即呈阳性,并随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治疗情况而变化。目前已有比康—华氏反应更有敏感性、特异性,而且更简便的抗心拟脂抗体检测方法,因而抗心拟脂抗体的检测,常用作大量筛选患者、常规检查和疗效观察。
2.特异性抗体一抗螺旋体抗体:这类抗体比抗心拟脂抗体出现早,最初为IgM,随后为IgG、IgA,部分患者中尚可测到IgE。此种抗体不易消失,虽经抗梅治疗仍持续存在,甚至终身存在,因而不能用于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染,但此种抗体物特异强、出现早,因而常用来作证实试验。
四、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梅毒的发生,其美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科证治全书·下疳疮》指出:“下疳疮一症,属肝、肾、督三经之病,……内因者欲火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外因者由娼妇阴器瘀浊未净,辄与交媾,致淫精邪毒,感触精宫为患……”《疮疡经验全书·阴蚀疮》亦认为:“阴蚀疮之生皆由脏中虚怯,肾气衰少,风邪入腑,毒恶损伤荣卫,或与有毒妇人交接,不普洗净,故时痛时痒,以渐成窍作疳,脓水涌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还提出:“诸疳原因有三,一由男子欲念萌动……一由娼家妇人阴器瘀精浊气未净,辄与交媾……”。
对于先天(胎传)梅毒,中医学也认为系先天感染。明代窦梦麟在《疮疡经验全书》中指出:“杨梅……婴儿患此者,皆父母胎中这毒也”。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梅毒一系脏腑虚弱,肾气虚衰,邪淫欲炎,郁滞而成,特别是成使用房术热药时,更易致炎郁结肿;二系精化传染,与梅毒患者性交,毒恶性邪气所伤荣卫,直接受其毒报而发病;三者,胎传播毒系母血不洁而遗毒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