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梗阻
大肠梗阻是自回盲部到肛门部的梗阻。产生梗阻的原因甚多Michle谓结肠癌、结肠扭转、结肠憩室炎及结肠外盆腔肿瘤4种病因占结肠梗阻的95%,前两者为完全性结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
一、大肠梗阻的特点
㈠易穿孔
由于回盲瓣的存在,结肠梗阻常为闭襻性,加之肠壁薄弱,血运差,故乙状结肠梗阻时盲肠易穿孔。
Greenlee认为盲肠破裂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缺血性损伤:如结肠膨胀而影响肠壁血液循环,造成局限性缺血坏死; ②机械因素:由于肠腔压力增大,肠壁肌层分离,粘膜挤出易穿孔; ③毒素因素:梗阻后,肠内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霉素,引起肠壁坏死穿孔。
㈡诊断困难,易与小肠梗阻混淆
结肠梗阻时,小肠也可扩张,其原因: ①加盲瓣功能不全,结肠内气、液可返流入小肠,致小肠扩张; ②盲肠内压力增大,阻止小肠内气、液流入; ③小肠梗阻由于盲肠癌或转移癌所致; ④结肠穿孔致小肠反射性麻痹。故大肠梗阻易误诊为小肠梗阻。
㈢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因结肠梗阻多见于老年人,且原因多为结肠癌或结肠扭转,发病时间长,术前又多合并有水、电解质失衡,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诊治常延误,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小肠梗阻为高。
二、病因
大肠梗阻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癌性梗阻
为结肠梗阻的首要原因。Buechtor报告结肠癌梗阻占结肠梗阻的78%,文献报告脾曲以下癌性梗阻为72%~88%。肿瘤位置:以左半结肠较多见占39%,此外依次为横结肠27%,右半结肠19%,直肠15%。结肠梗阻的常见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38%,脾曲14%,降结肠10%,横结肠9%,直肠9%,盲肠6%,升结肠5%,肛曲3%。
(二)结肠扭转
为第二位常见的病因,可发生在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但以乙状结肠最常见。据美国和西欧统计:1%~7%结肠梗阻由结肠扭转引起,其中乙状结肠占65%~80%,右半结肠占15%~30%,横结肠和脾曲少见。
乙状结肠发生扭转常具备以下3个条件。 ①乙状结肠冗长; ②乙状结肠系膜基底部收缩; ③肠段内的重量增加(如大便秘结,暴食)和外力的推动(强烈的肠蠕动)。
(三)结肠血吸虫病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肉芽肿或伴发结肠癌仍时有所见;由于大量血吸虫卵沉积在肠壁,反复炎症,破坏和修复,使肠壁组织增生变厚,形成息肉,致肠腔狭窄而梗阻。
(四)急性假性结肠梗阻(Ogilvie综合征)
此病由Ogilvie于1948年在英国提出,以后有许多报道,近年来报告本病有增多趋势。本病的确切病因不明,据1948~1980年文献统计,88%为结肠以外原因引起,如手术、创伤、心衰、尿毒症、糖尿病、缺血性肠炎、转移性肿瘤、缺氧和低血压等,12%原因不明。无穿孔者病死率为25%~31%,有穿孔者为43%~46%。Fariano认为本病与骶部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Matsui报道部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此病,且在显微镜下见肠壁内神经节细胞数减少,神经细胞有退行性变。Bode报告22例发病原因以手术为主。
(五)盆腔术后粘连致结肠梗阻
本病特点是: ①多发生在中年妇女盆腔手术后; ②有间歇性腹胀,慢性腹痛及便秘; ③钡灌肠无特殊病变; ④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乙状结肠呈角,亦有狭窄,阻止结肠镜进入。
(六)结肠外肿瘤压迫或侵犯所致梗阻
如胰腺癌或胃癌侵及横结肠而引起梗阻;女性盆腔肿瘤,特别是卵巢肿瘤压迫乙状结肠引起梗阻并不少见。
(七)胆石梗阻
占所有肠梗阻1%~3%,术前确诊率仅15%(13%~48%),胆石进入消化道途径: ①胆囊-十二肠瘘(多见); ②胆囊-结肠瘘; ③胆囊-胃瘘; ④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个别情况下,胆石可通过扩张的壶腹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三、病理
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关闭,肠内容物只能进不能出,形成闭襻型肠梗阻,由于结肠血供不如小肠丰富,加之壁薄,即使是单纯性梗阻也容易发生局部坏死和穿孔。结肠内细菌含量高,梗阻后细菌繁殖加快,易招致全身感染。Deitch研究表明:肠梗阻后6h,细菌进入肠系膜淋巴结24h后进入肝、脾及血流中,梗阻后期肠壁血流有增加趋势,这使大量细菌及毒素被吸进血循环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产生中毒性休克。
癌性梗阻的严重性取决于肿瘤侵犯的程度,肠腔不完全梗阻时,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改变并不严重,完全梗阻时,则有严重的肠胀气,过度的肠膨胀使肠壁变薄,血供减少,因此极易坏死穿孔。
肠扭转形成的肠梗阻,也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不完全时,肠襻内积气和积液同时存在;完全梗阻时多为急性扭转,梗阻属闭襻性。由于吞气的来路已被截断,肠襻内积液积气为多,该段肠管高度扩张,远较梗阻以上的肠管为粗大,此段肠腔的过度膨胀,可以造成肠壁的张力性损害,再加上肠系膜血管本已发生血运障碍,结果肠襻出血、坏死、渗液,甚至穿孔。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结肠胀气明显,发生坏死穿孔的并不少见,但多数可经非手术治愈。
四、临床表现
结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小肠梗阻基本相似,临床表现具有下列特点: ①所有患者都有腹痛,右半结肠梗阻多位于右上腹,左半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但不如肠扭转、肠套叠那样剧烈; ②恶心、呕吐出现较晚,甚至缺如。后期呕吐物呈黄色粪样内容物,有恶臭味; ③腹胀较小肠梗阻明显,两侧腹部突出,有时呈马蹄形; ④肛门停止排便及排气,但大部分患者梗阻早期仍可有少量气体排出; ⑤体检见腹胀明显,可显马蹄形,叩诊呈鼓音,听诊可闻气过水声。X线平片检查可见结肠明显积液、积气、并有液平面。总之,结肠梗阻除结肠扭转外,其临床表现没有小肠梗阻典型、严重。
五、诊断
结肠梗阻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但以左半结肠为多。癌性梗阻常有典型的慢性结肠梗阻表现,如便秘、腹泻、脓血便、大便习惯和形状改变等病史;右半结肠梗阻的腹痛在右侧和中上腹部,左侧梗阻腹痛多在左下腹。慢性梗阻可逐渐或突然发展为急性梗阻。Beal提出:老年人有进行性腹胀和便秘是典型的结肠癌梗阻。正常人有10%~20%回盲瓣功能不全,部分结肠内容物可返流入回肠致小肠扩张、积气、结液,易误诊为低位小肠梗阻(表1)。若回盲瓣功能良好,回盲部与梗阻部位之间形成闭襻肠段;此时,回肠内气、液不断进入结肠,使结肠膨胀,腹胀明显,完全停止排气及排便,但仍可无呕吐。检查时除腹胀外,可见肠型或扪及肿块,应行直肠指诊及X线检查。在腹部透视或腹部平片可见梗阻近端肠襻有明显扩张,远端肠襻则无气体,立位可见结肠内有液平。钡灌肠有助于鉴别,同时能确立梗阻部位及病因有重要作用。Buechter报告腹部X线平片和钡灌肠的诊断率分别为97%和94%。
表1 肠梗阻部位的鉴别诊断
|
高位小肠梗阻 |
低位小肠梗阻 |
结肠梗阻 |
腹痛 |
不显著,多在上腹部 |
较剧烈,多在脐周围 |
不显著,常在脐下方 |
腹胀 |
早期无(由于呕吐),晚期在上腹部 |
出现较晚,多在腹中部 |
较早出现,在脐周围呈巴蹄型 |
呕吐 |
早期出现,剧烈而频繁 |
缓起,不剧烈,晚期有粪臭味 |
晚期出现 |
脱水 |
早期出现 |
晚期出现 |
不明显 |
X线 腹部 平片 |
空肠粘膜皱襞密集而明显,故显示“鱼骨刺”状细白条形 |
回肠呈“阶梯状”液平面 |
大肠内胀气明显,并在梗阻部位突然中止,小肠胀气不明显 |
乙状结肠扭转常有便秘史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便、排气后症状缓解。临床表现除腹部绞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一般不明显。腹部X线平片可见“异常胀气的双襻肠曲,呈马蹄状,几乎占满整个腹腔”。有疑问时,可作钡灌肠,在梗阻部位呈“鸟嘴状”。
胆石梗阻的诊断: ①多见于老年肥胖女性; ②在胆囊炎、胆石症基础上发病; ③有肠梗阻症状; ④X线平片表现: a.机械性肠梗阻; b.异位结石(肠内有迷走钙化结石); c.胆道内有气体。
对结肠梗阻诊断及治疗有困难时,Stewest主张用水溶性对照剂Diodone灌肠,他分析117例大肠梗阻,第一组腹部X线平片诊断为机械性大肠梗阻99例,但经Diodone灌肠明确为大肠梗阻者只有52例;第二组诊断为假性结肠梗阻18例,经Diodone灌肠证实15例,另2例为结肠癌,1例检查失败。因此,他认为Diodone灌肠对急性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有帮助,因可证实有无机械性肠梗阻,并可避免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