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医疗广告害人不浅 |
|
作者:小章 来源:《家庭医药》 更新:2003-10-10 [ 字体:小 大 ] |
|
如今,只要你一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杂志,扑面而来的就是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的医疗广告。而在这些医疗广告中,已经掺杂了越来越多的虚假成分。 各色“神医”都纷纷在广告中粉墨登场,宣称已经攻克了一个个医学上无法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性病、肿瘤、脑瘫、不孕症等各种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补钙产品了。从1997年以来,补钙制剂的广告铺天盖地,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全民缺钙”的旋风。在这些广告中,有的广告还宣称,90%以上的中小学生骨骼缺钙。与此同时,有些商家在大街上免费为顾客测量骨密度,在前臂检测3~5分钟,电脑就打印出一个纸条,说您重度、中度或轻度缺钙。即便纸条上说“良好”,商家也要给您一个“忠告”:您可能有骨质增生。 其实,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儿童由于身体发育速度快,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处于缺钙状态,而老年人由于身体中钙质的大量流失也处于类似状况。补钙对于老人和儿童只是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日常保健行为,成人每日摄取600~800毫克就足以维持血钙稳定,在食谱当中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就足够了,根本用不着服钙剂。 可这些科学事实在医疗广告中却被歪曲了,老人“腰酸背痛”,“腿抽筋”都认为是缺钙造成的,吃了×××,就会“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腿脚也不抽筋了,走路也有劲了”。 虚假的医疗广告害得不少人不仅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治病。一名姓王的消费者为了给老伴治疗脑血栓,从报纸上看到洛阳某制药公司打出的广告,宣称其公司生产的“玉金方胶囊”能够医治脑血栓,并承诺服用3个疗程,病人就能够站立行走,生活可以自理。他信以为真,东拼西凑1350元,购买了3个疗程的药,可老伴吃完却丝毫没有见效。当再找厂家时,厂家已杳无音讯。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公司在宣传材料上例举一位患者服用这种药品后已经能够行走自如,后来经过调查却发现这名患者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济南市的郑先生也是这样一个受害者。因为时常感到左下腹不适,在看到某家医院发放的宣传单后,越想越觉得与宣传单上所述结石病症状相似,于是到这家医院就诊。做过B超后,被诊断为肾结石。接下来,郑先生顺理成章地被安排到医院排石中心,先后交了700元费用接受治疗。一个星期过去了,不但没见有碎石排出,还被告之要再做手术,并需要再交800元的费用。疑虑重重的郑先生偷偷到另一家医院重新全面检查后,方知“结石”根本不存在。 有人作过统计:药品、保健品广告在电视广告中所占时段超过1/3。许多药品或保健品广告一味夸大治疗范围和疗效,使用模糊语言,误导消费者。 消协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些假医药广告往往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偏方治大病的心理,夸大其词,把疗效吹得天花乱坠,有些药宣称“祖传秘方”,还有人当“托”,在电视、报纸上现身说法,有很大的欺骗性。但大多是一锤子买卖,等患者发现时已经人去楼空,只能自认倒霉了。 去年12月下旬,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全国部分都市生活类报纸广告发布的监测报告,结果显示,从检查结果看,两种广告的违法量占本次检查发现的违法广告总量的87%。 北京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周舜武曾经在去年对北京市200多家中小型医院进行调研走访,结果他吃惊地发现,一些个体医院存在着严重的欺骗和坑害患者的现象。在一本刚刚出版的刊物上,竟有21个非法医疗广告,其中性病广告就占17个。 北京有一家医院,长期刊登神乎其神的医疗广告,吹嘘“专家汇聚,特色治疗,医术精湛”,一时间,从全国各地“钓”来了不少治病心切的患者。医院里“悬壶济世”的老“中医”一番诊断后,就开出一大堆自制的高价假药。卫生部门查处这家医院时发现,老“中医”对最基本的医学知识竟一窍不通。 虚假医药广告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去年中消协接到的虚假医药广告投诉达1292件,比上一年增加80%,虚假保健品广告的增幅为57.1%。在中消协开展的“慧眼识广告”活动中,有近万消费者投诉,药品广告位居榜首,占17.5%。在接受调查的3358位消费者中,有60.5%的消费者感到虚假医药广告损害自身权益最为严重。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王国治曾气愤地说:“虚假的广告害人不浅!许多患者为了一线生机,借债卖房,倾家荡产,千里寻医,结果钱财损失不说,还贻误病情,耽误治疗。这样的广告实际上是在‘杀人’。”
|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
上一篇文章: 附件:新闻媒体披露部分游医害人事件
下一篇文章: 医药广告9大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