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肛肠疾病 > 疾病分类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放射性肠炎
结肠、直肠黑变病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真菌性肠炎
肠道菌群失调症
肛管粘膜白斑病
结肠粪性穿孔
假膜性肠炎
自发性肛管直肠痛
粪类圆线虫病
 ¤ 直肠淋病           ★★★ 
直肠淋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医肛肠痔瘘网 更新:2004-7-1 [ 字体: ]


直肠淋病

  淋病(gonorrhoea)是一种由奈瑟氏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引起的以沁尿生殖道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性传播疾病(STD),最常见的有淋菌性阴道外阴炎、淋菌性宫颈内膜炎、淋菌性尿道炎。淋菌也常侵犯泌尿生殖系统附近组织、器官,造成淋菌性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盆腔炎等。淋菌侵袭肛门、直肠,常在直肠等部位引起特异性炎性改变,一般称为直肠淋病。1985年国际疾病命名委员会在编印的《国际疾病命名》中,淋菌侵袭肛门直肠引起的病变,命名为肛门直肠淋菌性疾病(anorectal gonococcal diseaes)。

  淋病是一种广为流传的STD。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病例发生,加上漏诊者约有300万例发生。1982年美国报道,全世界感染者超过2.5亿人。在目前,淋病也是我国发病最多的STD。据1989年度全国性病监测中心对全国16个性病监测城市监测结果的统计,共报告STD44 565例,其中淋病为31 930例,占75%,而且据估计实际病例数为该数字的5~10倍。

  20世纪40年代,在使用青霉素治疗淋病后,淋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至60年代以后,发病率又呈回升趋势。以美国为例,1963年以来,淋病的发病数每年增加10%~15%。随着“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泛滥,性滥交、非传染性行为明显增加。肛门性行为的增加,必然导致原发于肛门直肠的淋菌感染增加。据国外资料,伴有肛门不适的男性同性恋性者中,直肠淋病患者高达55%。

  淋病在人类是一种很古老的传染病,在中国也已有很久远的历史,据信,《黄帝内经》中即已有有关淋病的描述。中医古代文献将小便淋沥的许多疾病都归为淋病。公元2世纪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将淋病分为石淋、膏淋、劳淋等7种,其中的有些类型和今天的淋病相似。明代有人在《赤水玄珠》中所描述的淋浊:“大抵属湿热为多,缘宫中不清,痰浊下流,渗入膀胱……若小便频数而痛,此名淋浊”,与现代所认识的淋病,相当一致。

  病原和流行病学

  ㈠病原:淋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双球菌,用碱性美蓝染色,菌体呈蓝色,比较清晰。菌体呈肾形,大小0.6~0.8μm。在脓细胞内的菌体成对排列,二菌接触面稍凹或偏平,形似两个黄豆瓣。细菌既无鞭毛、荚膜,也无芽胞。淋菌只感染人,不能感染其他动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7~38℃,不耐热,在50环境中5分钟即死亡。在干燥环境中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消毒液或肥皂液,均能使其丧失活力。1%蛋白银溶液10分钟可杀死淋菌,1∶4000的硝酸银液可使淋菌在7分钟内死亡。1%升汞、1%石炭酸液中细菌很快死亡。在湿润的脓液中,能保持传染性10~24小时。

  淋菌在普遍培养基中不能生长,需用特殊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淋菌,新鲜落中细菌的表面有菌毛,菌落衰老时菌毛消失。具有菌毛的细菌致病性较强,而无菌毛的细菌,则不能引起感染。

  淋球菌对青霉素和磺胺均敏感,此两药至今仍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对青霉素和磺胺有耐受性的淋菌的增多的趋势。自1975年报道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抗青霉素菌株以来,到现在至少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鉴定了有产生β内酰胺酶的淋菌菌株(PRNG)。我国在温州地区1982~1983年从尿道炎患者中,分离到淋菌者25例,其中对青霉素耐药者19例,占76%;1986年我国从深圳患者中分离得到一株淋菌,能耐受青霉素等9种抗生素。即使对青霉素尚未产生很强耐药性的淋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现在也大大下降。因而不少学者主张,将治疗淋病用青霉素的注射量,增加到血浓度4μg/ml以上。在国外,壮观霉素等新型抗生素在淋病治疗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㈡传染源:淋病患病及无症状带菌者,是各种淋菌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约2%的男性泌尿系统淋病、70%~80%的女性泌尿系统淋病、18%~34%的肛门直肠淋菌感染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的。这些患者作为传染病,在流行病学方面,特别是对根除和消灭淋病,有很重要的意义。

  ㈢传染途径: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性行为的直接传染,据调查,一次不洁性交的感染率达60%~90%。各种非传统的性行为,常常是泌尿生殖系以外的器官发生淋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如咽喉的淋菌感染,多由口交引起;而肛门直肠的淋菌性疾病,则多是肛门性交的结果。

  第二位的传染途径,是通过接触被淋菌污染的衣裤、寝具、浴具、肛表、马桶以及手和口等,造成间接感染。肛肠的感染,也可发生于被检查者受到被淋菌污染的肛肠专科检查器具、灌肠用具检查和治疗的情况下。除上述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外,在女性也可由尿道生殖器病灶直接扩展,而造成肛肠淋菌感染。

  ㈣易感人群:在淋病的传播中,女性较男性更易被感染,女性与患有淋病的男性发生性关系,女性感染淋菌的机会可高达80%~90%;而男性与患淋病的女性发生性关系,男性被感染的机会仅20%~25%。幼年女孩阴道粘膜的抵抗力低,更易被感染。由于肛管直肠淋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男性同性恋者,故此类疾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病理

  淋菌经性交或其他方式进入人体后,首先借菌毛上的粘附因子,粘附于侵入局部的术状上皮表面。淋菌所释放的IgA 1 分解酶,破坏了粘膜的IgA 1 抗体,使粘附变得更容易。继而细菌被柱上皮细胞吞噬,遂得以进入细胞内。淋菌在细胞内增殖,使上皮细胞崩解,细菌即可排出细胞外、粘膜下层。进入组织的淋菌,死亡后可分泌内毒。其表面外膜产生的淋菌内毒素脂我糖,与补体、IgA等协同作用,抵抗巨噬细胞吞噬,并能诱导中性多形核白细胞聚集、吞噬,产生局部的炎性反应,出现充血、水肿、化脓,粘膜上皮损伤、坏死、局部粘连。炎症后组织修复时,上皮均由鳞状细胞所代替,使粘膜增厚、变硬,易出血。粘膜下层、腺窝等的修复,多充以结缔组织,因而可出现纤维化,造成管腔的狭窄。

  肛管以下的上皮组织为鳞状上皮,以淋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因而肛管淋菌感染少见。直肠的淋菌感染,多侵袭肛管与直肠移行区上皮细胞、直肠隐窝和直肠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严重时发生淋菌性直肠炎。

  中医对淋病发病机理的认识:①湿热下注:湿热毒邪内蕴,下注所致;②脾气下陷:感病日久,脾气虚弱,脾虚不能传输精微,清浊不分,则时有白浊淋下;③阳虚下脱:淋浊日久,久病及肾、肾阳亏虚,下脱不固,精浊下走。

  症状体征

  ㈠潜伏期:淋菌进入人体后,其致病分三个阶段:第一,侵入粘膜,36小时后进入粘膜下层;第二,进入粘膜下层发育、繁殖,约经36小时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第三,为排毒阶段,部分淋菌死亡,排出内毒,引起组织对毒素的反应,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据此,一般来说,临床症状在感染72小时之后发生,但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均可能影响潜伏期,出现潜伏期或长或短的表现。临床上观察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㈡发作期:发生在男性的淋菌性尿道炎,有急性或慢性尿道炎的症状和体征。并发淋菌性副尿道炎,尿道周围炎,尿道球腺炎,急、慢性前列腺炎,龟头炎,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膀胱炎等,均有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女性的淋病常有急、慢性尿道、阴道炎,其并发症副尿道炎、前庭大腺炎、外阴炎、宫颈炎、子宫体炎、输卵管炎、盆腔感染等。其他重要的淋菌感染性疾病尚有淋菌性关节炎皮肤炎综合征(播散性淋菌感染)、淋菌性咽峡炎、淋菌性眼病、淋菌性肝周围为等。上述各症均有各自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直肠淋病(肛门直肠淋菌性疾病)患者中有18%~34%是无疾病的亚临床感染。这些患者没有直肠炎的临床表现,有些仅有肛门分泌物较平时增多、轻度瘙痒等症状。

  淋菌性直肠炎是直肠淋病的严重而典型的表现,症状可随炎症的轻重不同而不差别。初期为粘膜的急性炎症,轻者充血,重者水肿,潮红色粘膜上常有带臭味的脓性分泌物,以隐窝处明显。继之粘膜坏死,出现糜烂,甚至溃疡,病期长的患者可出现息肉样炎性增生。直肠肛门部明显瘙痒、刺痛、烧灼感、压迫感和充盈感,排便时加重;有里急后重,常常有大便;肛门部皮肤糜烂、有裂口,患者感觉疼痛。炎症严重的患者,可并发脓肿以致于形成瘘管,而有肛周脓肿和肛瘘的临床表现。严重的淋菌性直肠炎,在愈合时,可由于疤痕的形成和收缩而出现肛门和直肠狭窄。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