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肛肠疾病 > 研究进展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痔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的
痔的治疗回顾与展望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肛肠动力性疾病的治疗进
大肠癌腹腔内化疗的应用
痔的现代概念及诊治现状
人乳头瘤病毒与结直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疗进展
大肠息肉内镜治疗的近况
 ¤ 我国大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 
我国大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耿学斯 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 更新:2004-7-13 [ 字体: ]


我国大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厦门市中医院肛肠科(361001) 耿学斯 张友元

  关键词:大肠癌;分子生物学;肛肠病

  摘 要:

  1 大肠癌中的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异常

  孙保存等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P53,bcI-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原位观察32例大肠绒毛状腺瘤和33例大肠乳头状腺癌中的凋亡细胞和P53,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以15例非肿瘤大肠粘膜做为对照,发现腺瘤和腺癌中的凋亡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非肿瘤粘膜(P<0.0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串和表达强度,腺癌和腺溜高于非肿瘤粘膜(P<0.01),腺癌的表达强度高于腺瘤(P<0.05)。表明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大肠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人c1-2蛋白在腺瘤和腺癌中均可抑制细胞凋亡,而突变型P53蛋白可能仅在腺癌中起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薛佩莲等探讨了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促进基因bax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化疗疗效的关系。他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3例手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1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统计术后化疗者与末化疗者的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化疗者31例,bcl-2阳性者复发率(34.6%)明显高于bcl。阴性者(20.0%)(P<0.05)bcl-2阳性者5年生存率(69.2%)明显低于bcl-2阴性者(80.0%)(P<0.05),而bax阳性者5年生存率(92.9%)明显高于bax阴性者(52.9%)(P<0.05)。未化疗组12例,bcl-2,bax阳性与阴性者的复发率,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检测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表达有助于预测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

  2 Ⅳ型胶愿酶与大肠瘤

  张志刚等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对86例大肠癌组织的w型胶原酶表达及基底膜的改变作对照研究。发现大肠癌组织中Iv型胶原酶的阳性率为83.72%。与对照组癌周正常肠粘膜阳性率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双染色显示W型胶原酶的分布与P”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4,P<0.01)。他们认为,IV型胶原酶的分泌对肠癌基底膜破坏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生长特性的辅助指标。

  3 细胞遗传学

  王宝梅等对2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癌组织及4例大肠癌细胞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多为异倍体,染色体数月以亚二倍体居多,常见13号染色体增多及17,1号染色体丢失;结构畸变常累及1号染色体,以1q21,1p13 区的裂隙、断裂、末端丢失最为常见。对比大肠癌细胞染色体高度非随机断裂点与脆性位点和目前所确认的癌基因位点,发现三者同位毗邻的位点为1q21 。结果表明:1q13 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对大肠癌高危人数的筛查和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郁宝铭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30例人大肠癌组织APC基因15号外显子的3个区15-6,15-7,15-8进行了检测。检测步骤主要包括人基因组nNA提取、PcR反应扩增及PCR产物的SSCP分析。检查结果显示在第15-6及15-7片段上共10例发生了突变,突变率为33.3%。突变的10例中有8例发生于15-7外显子片段,占突变总数80%(8/10),2例发生于15-6片段,占突变总数的20%(2/10)。证明了我国大肠癌患者中存在着APC基因的突变,且15-7片段是突变集中区。

  4 胃泌素与大肠癌

  李家班等用放免法测定43例行根治术大肠癌病人空腹血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发现大肠癌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行根治术后胃泌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相关,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他们认为,人体内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受到胃泌素的调控,胃泌素水平的测定可提供选择大肠癌病人行激索治疗的辅助指标。

  江春平等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检测53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此组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怀率为56.6%(30/53);高分化腺癌阳性率为90%(9/10),明显高于中分化腺癌48.4%(16/33)和低分化腺癌25%(1/4)。胃泌素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有关。胃泌素阳性胶体全颗粒见于癌细胞内不同电子密度分泌颗粒中、癌细胞间隙或微绒毛膜表面。表明大肠癌细胞形成目泌素分泌颗粒释放胃泌素。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表达是其分化良好标记。

  何双梧等在体外观察了胃泌索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GL)对原代培养大肠癌活细胞数(吸光度,A值)和nNA合成(脉冲数,cPM值)的影响,为大肠瘟病人临床应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他们对25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的新鲜标本进行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采用喧哗氯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活细胞数;3H-胸昔(3H-TdR)掺入法测定nNA合成。结果PGL组高、中和低分化腺癌活细胞数和洲A合成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5肪胃泌素(PG)组活细胞数郭nNA合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PGL加PG组活细胞数和nNA合成均显著低于PG组(P均<0.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表明丙各胺对原代培养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胃泌素对大肠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5 大肠瘦治疗的实验研究

  为了建立抗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快速筛选高效低毒抗肝转移药物,朱梅刚等对癌细胞血道转移的主要环节选定3种药物进行抗肝转移实验:①亚晒酸钠、竭毒:两者均具有抗癌细胞侵袭能力;②虎杖Ⅳ号:具有抗癌细胞在微血管的粘附作用;③鱼稻蛋白:为血管生成抑制剂。人大肠癌细胞株脾脏植入肝转移棵鼠模型进行药物筛选实验研究结果,应用3种药物后的肝转移灶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05),显示抗肝转移效果,无肝、肾、心、肺等病理改变。表明此3种药物均有明显的抗人大肠癌实验性肝转移效果。

  用TGF-民基因转染大肠癌细胞,显示TGF-pl对大肠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抑细胞周期的GI期有关,并可诱导细胞凋亡。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性TL-6基因导入大肠癌,观察到IL。6表达株不论在体外还是动物体内均可诱导大肠癌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信使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分子生物学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此技术应用于结肠癌的研究,获得了…条差异基因片段,为进一步探讨结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自身EB病毒转化的B细胞(EBV-B)递呈自身肿瘤抗原给肿瘤浸润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加。有关大肠癌的干预治疗。实验研究表明:两种药物——苏林酸、姜黄素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其机制涉及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发生。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年第20卷第10期]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