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肛肠疾病 > 研究进展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痔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的
痔的治疗回顾与展望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大肠癌腹腔内化疗的应用
痔的现代概念及诊治现状
人乳头瘤病毒与结直肠癌
我国大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疗进展
大肠息肉内镜治疗的近况
 ¤ 肛肠动力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 
肛肠动力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丁义江 来源: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更新:2004-7-13 [ 字体: ]


肛肠动力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南京市中医院;全国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210001) 丁义江

  关键词:肛肠病

  摘  要:

  肛门直肠动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以静力学和动力学及肌电为主的方法来研究结肠、直肠、肛管(包括盆底)的各种运动方式,从而对排便生理及有关肛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行研究,称为肛肠动力学(anorectal dynamics)。

  肛肠动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肛肠动力异常所致的便秘、腹泻、肛门失禁,并常伴随腹痛、腹胀、肛门坠胀不适等。这类疾病不像恶性肿瘤直接对病人生命构成威胁,加上其病因复杂,诊断特殊,所以临床医师重视不够,但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逐年上升,约占人群的10%~15%,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认为,此类疾病多为津液不足、肝脾不调、气机郁滞、脾肾两虚、脾气下陷升提失举等。

  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疾病多为先天或后天性结、直肠疾病及结、直肠外疾病所致。有功能性障碍,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神经递质)因素而致排泄功能异常,有排便及肛门自制功能障碍如肛门括约肌松弛或痉挛(反常收缩)等。其他还有与消化道激素(P物质、脑啡肽等,VIP、胰泌素等)有关。

  2 分类

  2.1 结肠性

  ①原发性动力紊乱:肠易激综合症、低张力结肠、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CIIP)、急性结肠假性肠梗阻(Ogilvie)。

  ②继发性动力紊乱:大肠炎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先天性结肠冗长、滥用泻药、糖尿病性肠病、急性横断性脊髓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系统性硬皮病。

  2.2 出口性 

  ①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有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会阴下降、内括约肌失弛缓、盆底痉挛综合症等。

  ②失禁:肌源性大便失禁,多为肛门括约肌损伤。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多为神经退行性变或损伤。老年患者直肠感觉功能下降。

  3 肛肠动力性疾病检查

  大多数肛肠动力性疾病病因复杂,有时相互重叠,必须在全面肛肠动力学检查的基础上综合判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诊断过程中需注意整体观念,对检查结果的分析要有动态的观点,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解释。具体检查项目简介如下:

  3.1 钡灌肠:示大肠形态、走向途径等。是否存在结肠过分扩张(直径7cm以上)、结肠痉挛及过分收缩。

  3.2 结肠运行试验:通过口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摄腹部平片,示标志物在大肠内运行速度。3d后所见肠道停留标志物超过4粒即为异常。

  3.3 排粪造影: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观察模拟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的形态学改变。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类疾病有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

  3.4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通常测定肛管直肠压力、肛管矢状容量、直肠感觉、直肠顺应性、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肛管功能长度等。是一项无创性检查,对肛管直肠动力及其生理、病理生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5 盆底肌电图:通过记录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静息状态、大力收缩状态时电活动的变化,来了解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及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3.6 腔内B超检查:可显示肛管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如测定肛门括约肌厚度及有无损伤。在肛肠动力学改变性疾病,特别是肛门失禁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7 消化道激素测定,国内已有少数单位开展消化道激素的测定。

  3.8 组织学检查:如超短段巨结肠可在齿线以上1.5cm处取活检,以明确诊断。

  4 肛肠动力疾病治疗

  4.1 中医中药

  弛缓型,应用益气润肠制剂,针刺气海、关元、肾俞、天枢等;痉挛型,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针刺八、大肠俞、长强、天枢等。

  辩证施治:津液不足一五仁丸或润肠丸。脾肾两虚一济川煎或温脾汤加减。气机郁滞—⑤六磨汤加减等。

  4.2 西药

  ①肠道动力药:西沙比利5~10mg每天3次(西沙比利通过选择性地增加肠肌间神经丛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促进全胃肠运动,能改善胃肠排空时间)。

  ②摄入纤维素:通泰4片每日3次。增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美国已研制麦麸口服液。

  ③泻药:宜应用渗透性泻药。

  ④痉挛型结肠性便秘:抗胆碱能剂、硝盐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4.3 外科治疗

  4.3.1 结肠性便秘:多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

  适应证:
  ①经各种保守疗法长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②明确为结肠全部或部分功能障碍,如结肠乏力、结肠神经元性损害等。
  ③除外出口梗阻病变。

  术式的确立:据临床观察,左半结肠运输迟缓者占大多数,全结肠乏力者少见,既往对左半结肠运输迟缓者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获效不显,而国外报道多的全结肠切除术虽疗效肯定,但术后并发症多,日后营养状况较差,因此,我们一般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既保证疗效,术后并发症也少,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不大,全结肠乏力者同样适用。

  4.3.2 出口梗阻性便秘

  4.3.2.1 直肠前突。

  适应证:
  ①以直肠前突为主症经3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
  ②排粪造影示前突内有钡剂潴留,前突Ⅲ度。
  ③手助排便史明显。

  术式:常用经阴道修补术。
  操作方法:先用肾上腺素盐水浸润阴道后壁,在后壁作一长椭圆切口,中心位于直肠阴道隔的最薄弱处,术者一食指深入肛内作引导,以薄弱处为中心,在阴道粘膜下向两侧分离,显露薄弱部后继续分离至两侧肛提肌外缘,在薄弱部作荷包缝合至肌层,切除多余的阴道粘膜并缝合。对于伴发的直肠内脱垂可同时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

  4.3.2.2 盆底痉挛综合症、耻骨直肠肌综合症,临床的共同特征是排便时盆底横纹肌反射弛缓功能失常(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呈反常电活动,大力收缩状态呈干扰相或混—干扰相。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排便弛缓反向肛管压力曲线上升,肛管静息压升高。治疗常用生物反馈疗法、切开挂线疗法,定期紧线。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式:从尾骨尖向前作正中切口,暴露尾骨尖,作为耻直肌上缘标志。在直肠壁外分离耻直肌2cm切除,断端缝扎,分层缝闭。

  4.3.2.3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肛管压力测定,正常肛门抑制反射减弱,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升高。治疗常用手指扩肛、内括约肌切开术。

  4.3.3 肛门失禁

  4.3.3.1 中医中药:祖国医学认为,肛门失禁是由于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肛门不能收摄或损伤失治而造成的。内治法:凡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治宜补益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脾虚肠滑而遗者,治宜健脾固涩,选方常用理中汤加坷子;因火盛逼肠而遗者,治宜清热缓急,选方常用芍药甘草汤加黄连。外治法:按摩两侧臀大肌、提肛穴和长强穴等。早晚各作提肛运动一次,每次30min。针灸八、腰俞、白环俞、承山、百会等穴。

  4.3.3.2 生物反馈:将训练电极插入肛管,让患者根据生物反馈治疗仪转化为直观的视听信号,学习提高肌电水平,达到增强肌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4.3.3.3 肛门失禁成形术:包括括约肌成形术和皮瓣移植肛管成形术。前者术式较多,目的是将肌肉或筋膜移植于肛管周围,增强或代替括约肌功能。适用于括约肌完全破坏及不能用括经肌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后者适用于感觉性肛门失禁,常用S形或V-Y形皮瓣肛管成形术。

  4.3.3.4 肌肉起搏装置:适用于薄肌成形术后。股薄肌经不少于四周的刺激后,使其易疲劳的快反应型纤维(2型)转变为抗疲劳的慢反应型纤维(1型),以允许股薄肌代替肛门外括约肌完成持续收缩的功能。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年第5期]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