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肛肠疾病 > 肿瘤与癌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放射性肠炎
结肠、直肠黑变病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真菌性肠炎
肠道菌群失调症
肛管粘膜白斑病
结肠粪性穿孔
假膜性肠炎
自发性肛管直肠痛
粪类圆线虫病
 ¤ 大肠平滑肌肉瘤           ★★★ 
大肠平滑肌肉瘤
作者:佚名 来源:中医肛肠痔瘘网 更新:2004-7-2 [ 字体: ]


大肠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源于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壁粘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消化道平滑肌肉瘤的发病率为0.01%,约占全部消化道肿瘤的2%,发生在大肠部位者占8%,最高统计数字也在25%以下。其中以直肠最多见,约占大肠平滑肌肉瘤的85%。天津滨江医院13年中经治22例大肠平滑肌肉瘤,均在直肠部位发生。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自1971年至1993年共治疗大肠平滑肌肉瘤13例,也均发生在直肠。

  据1991年收集国内大肠平滑肌肉瘤报告病例113例及1987年日本收集报告病例139例的资料,直肠平滑肌肉瘤占直肠恶性肿瘤的0.63%~2%,男性多见,男∶女为1.5~2.5∶1,发病年龄为8个月~90岁,曾有报告最小年龄只有3个月的幼儿。以下重点讨论直肠平滑肌肉瘤。

  病理

  ㈠大体形态:直肠平滑肌肉瘤来源于肠壁不骨肌或血管平滑肌。大体分型与平滑肌瘤相同,由粘膜肌发生的在粘膜下,向肠腔内生长,由肠壁肌层发生的向肠壁外生长。初起为小结节,逐渐增大,可突向肠腔内或向壁外生长,在肌间生长可呈哑铃型,既突向肠浆膜下又向肠腔内生长,粘膜光滑完整,肿瘤无包膜,向浆膜下生长,可侵及前列腺、尿道或阴道,可发生退行变,囊性变,钙化。肿瘤可呈半球形,质韧或囊性性感,可单发或多发,常位于直肠下段,距肛缘8cm以下的前壁多见。大小多为3~6cm,占85%,半数发生溃疡,约1/5的病例,肿瘤可脱出肛门外。肿瘤切面,实体,似鱼肉样,呈棕红色,无明显包膜。

  ㈡组织学特点:镜下平滑肌细胞分化不良,呈多形性,密度不匀,核增大呈梭形或圆形,可见核分裂相,后者是病理诊断肉瘤的重要依据。按镜下瘤细胞形成及分化程度,病理上可分三型:
  ①高分化型:瘤细胞为长梭形,编织束状或旋涡状排例,细胞界限不清,浆红,胞核椭圆形,核分裂相1个5~10HPF(高倍视野);
  ②低分化型:瘤细胞小、排列紊乱,圆或椭圆形,浆少,核分裂相2~5个/1HPF;
  ③多形型:瘤细胞大小不一,排列无序,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相>5个/1HPF。

  临床上,平滑肌肿瘤良、恶难辨,主要在于组织学形态有时与生物学行为不安全一致,常出现形态学良性、生物学行为恶性的现象。目前,从病理学角度上看,多数主张判断肠道平滑肌肿瘤良性和恶性标准以每5个HPF有1个以上核分裂相则为肉瘤。也人有(如Akwai)将每10个HPF中能发现1个核分裂相,就考虑为平滑肌肉瘤。一般来说,平滑肌肉瘤的恶性程度随核分裂相的增多而增高。Shout和Hill的病例报告发现肿瘤的转移率与核分裂相的多少有关,转移率为33%。根据临床经验,肿瘤生长较快或瘤体坏死液体者常为恶性,瘤体的大小与恶性程度无关。

  ㈢转移规律:平滑肌肉瘤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外,血行播散是最主要的途径。Evans报道54例平滑肌肉瘤,并发肝转移41例,肺转移10例,骨转移6例。高度恶性者还可见肾、腺上腺、心、皮肤、软组织和喉等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少见。Akwaj报告108例肠道平滑肌肉瘤中仅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有人提出当平滑肌肉瘤有淋巴结转移时,临床上与其伴有血行转移的意义相同,故平滑肌肉瘤不必常规进行淋巴结廓清术。

  症状体征

  如同直肠癌一样,此病早期,位于肠粘膜下小结节。常无任何症状,多在行直肠指诊或内镜检查被偶而发现;随着瘤体增大,压迫肠壁周围组织,影响排便功能,可出出现便秘和排便不畅,肿瘤位齿线上方,接近肛管时,可有肛门痛,压迫周围器官时在男性出现排尿异常,骶尾部或下肢痛、乏力。肿瘤发生溃疡,即出现便血,便频和里急后重感。患者常因直肠内肿物造成排便不畅和大便变形、直肠坠胀等。另外,腔内型肛管直肠部平滑肌肉瘤因有蒂而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肿瘤脱出于肛门外。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曾遇1例45岁女性患者,因肿瘤部分脱垂而形成肛门外巨大莱花状肿物,长径约8cm,活检前误诊为直肠癌。

  检查

  ㈠直肠指诊:直肠平滑肌肉瘤85%的病例可直肠指诊时触及,有人报道7例均在距肛缘6cm以内。肿物常为圆形,质较硬,呈橡皮样,肿块固定或在粘膜下可活动,粘膜表面光滑。如果肿瘤溃疡形成呈莱花状时与直肠癌不易区别。

  ㈡下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直肠平滑肌肉诊断意义不大,仅有助于排除结肠伴发病变,如为结肠平滑肌肉瘤,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或中央龛影,肠腔狭窄,伴有软组织块影,粘膜无破坏。当瘤体空洞形成时,钡剂从肠腔进入瘤内空腔形成中央龛影。肿瘤损害粘膜形成溃疡时,X线呈溃疡型癌的改变。

  ㈢内镜检查:可见覆盖正常粘膜的突向肠腔的肿物,肿瘤区粘膜也可呈充血或苍白样改变。因肿瘤位于粘膜下,活检不当往往出现阴性结果,所以活检组织需达到一定深度和多点取材。浆膜下型则肠腔呈外压形改变。

  ㈣超声诊断:通过腔内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腹部B超检查可排除肝转移。

  ㈤CT及MRI:主要用于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诊断

  论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时即使病理亦难以确定是良恶性,其鉴别要点除主要依据上述的核分裂相外,还可参考其他组织学指征及临床过程。如其他细胞异形,瘤体直径大于5cm,有坏死以及瘤细胞对周围组织浸润的存在,也应考虑为恶性;对多次复发的平滑肌瘤,要警惕恶变的发生。

  直肠平滑肌肉瘤常被误为内痔、直肠粘膜下脓肿、骶前畸胎或囊肿;另外,还需与前列腺肥大、卵巢囊肿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癌和直肠类癌鉴别。分析其误诊原因有:
  ①由于本开门见山较为少见,缺乏对其正确认识;
  ②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③病理检查时切取组织未达粘膜下或肌层。
  对临床可疑,病理难以确定者,应在腰麻下切开肠粘膜取材。

  治疗

  ㈠手术治疗: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依据肿瘤部位、大小、有无溃疡,术前病理组织学检查,考虑手术方法。一般认为无播散者应按癌一样行根治性手术。即使有局部浸润受累仍应扩大切除受累器官和组织,以达到根治目的。直肠平滑肌肉瘤以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性切除为宜。对肿瘤≥5cm,位于前后壁,并有溃疡,即使病理检查未发现核的有丝分裂,亦应考虑作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对肿瘤≤2.5cm,可考虑作局部切除。术式可取经骶尾部、肛门、阴道的不同入路,对局部复发应再作手术切除。据报导,局部切除,复发率可达80%以上。因此,应严格掌握局部切除的指征,一旦术后局部复发,复发灶尚局限在患处,或虽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而转移灶单发局限或数目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复发灶和转移灶,仍可能长期生存。莫善兢报告上海肿瘤医院2例因肿瘤侵入膀胱行全盆内容清除术,结果1例术后3年死于复发,另1例术后已4年仍健在。

  ㈡放疗和化疗:平滑肌肉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约1/3的病例对阿霉素敏感,常用的化疗方案有:

  1.CVAD方案:适用于骨髓功能正常者。

  CTX 500mg/m 2 ,静注,第1天;
  VCR 1mg/m 2 ,静注,第1、5天;
  ADM 50mg/m 2 ,静注,第1天;
  DTIC 250mg/m 2 ,静注,第1~5天;

  对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者:

  CTX 400mg/m 2 ,静注,第1天;
  VCR 1mg/m 2 ,静注,第1天;
  ADM 40mg/m 2 ,静注,第1天;
  DTIC 200mg/m 2 ,静注,第1~5天;
  本方案3周重复。

  2.DAC方案:

  VDS 3mg/m 2 ,静注,第1、8天;
  ADM 60mg/m 2 ,静注,第1天;
  CTX 600mg/m 2 ,静注,第1天。
  每21天重复,共用9个疗程(ADM达540mg/m 2 )或直到病情进展。

  3.AD方案:

  ADM 60mg/m 2 ,静注,第1天;
  DTIC 250mg/m 2 ,静注,第1~5天;
  每22天重复。

  4.IFO+ADM方案:

  Ifosfamide 5g/m 2 (配合应用Mesna)加ADM50mg/m 2 ,24小时内静滴,每3周重复。

  预后

  直肠平滑肌肉瘤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20%~30%。国内有报告5年存活达50%~60%者。一般认为影响预后的因素是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和肿瘤细胞的倍体状况等。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