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特色医疗 > 中医疗法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 疾病的鉴别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三焦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卫气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六经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脏腑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气血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中医诊断方法 八纲 虚实
中医诊断方法 八纲 寒热
 ¤ 痔瘘一抹灵 祛除肛肠病       ★★★★★ 
痔瘘一抹灵 祛除肛肠病
作者:Linda 来源:中医肛肠痔瘘网 更新:2003-10-8 [ 字体: ]


痔瘘一抹灵 祛除肛肠病

——中医外治法治疗痔瘘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河南省中原中医肛肠痔瘘病研究中心 冯凌飞

    痔瘘病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肛肠疾病,俗有“十人九痔”之说。祖国医学对于痔瘘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痔瘘病包括痔、肛隐窝炎、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漏、脱肛、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及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等肛肠疾病。在中医文献中统称痔、痔瘘。

    一般认为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是一种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据国内1975-1977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76692人的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 , 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皆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的发病率为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以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人们常说“十人九痔”就是这个道理。有关痔疮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定论,比较盛行的学说有三种,即静脉曲张、血管增生及肛门衬垫下移学说。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有肛门直肠局部解剖因素、遗传因素、久站久坐或长期负重等职业因素、长期肛门静脉压及腹内压力增高等,这些因素皆可促成痔疮的发生。目前,国内外通常按照痔的发生部位来分类,一般以齿线为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大类。

    痔疮的主要症状为:
    ①便血;②内痔脱出;③坠胀、疼痛;④分泌物增多、瘙痒;⑤肿块;⑥破溃;⑦肛门异物感等。

    目前治疗痔疮的方法有:
    a、注射疗法,此疗法对单一内痔效果较好,但只对轻度,对重度效果不理想;
    b、激光疗法,此疗法对轻度内外混合痔效果还可以,但是复发率高;
    c、手术疗法,此疗法治痔疮较彻底,但是痛苦大,并且有后遗症,复发率较激光疗法低;
    d、中医外治疗法,此疗法首见于宋·《魏氏家藏法》,是中医治疗痔核的传统疗法之一。在明代《外科正宗》、《医学纲目》均有较详记述。解放后,此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此疗法中传统敷药法比较复杂,如《外科正宗》载:“凡疗内痔者,先用通利药荡涤脏腑,然后用唤痔散涂入肛门,片时内痔自然泛出,即用葱汤洗净,搽枯痔散。早午晚每日3次,次次温汤洗净搽药。轻者七日、重者十一日,其痔自然枯黑干硬。停止搽药,其时痔边裂缝脓肿,换药起痔汤日洗一次,待痔脱之后,换搽生肌散或凤雏膏,生肌敛口,虚者兼服补药,其口半月自可完矣。外痔者用消毒散煎洗,随用枯痔散照内痔搽法用之,首尾至终无异完口,百日入房乃吉。”在上枯痔散以前还常常需在肛门周围搽上水澄膏之类以围护正常组织。如《外科理例》云:“水澄膏,治痔护肉。郁金、白芍各一两,一方加黄连。右二味为细末。如内痔,候登厕翻出在外,用温汤洗净,侧卧于床,用温水调令得中,篦涂谷道四边好肉上,以纸盖药,留痔在外,良久方用枯药搽痔上,时时笔沾温水润之,不令药干,亦勿使四散。”此疗法虽好,但是患者还是有些疼痛,用药上还得研究改进。

    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Anal fistula),中医亦称痔瘘或肛漏。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闭合而致局部肿痛;继而在原外口或附近重新溃破出脓,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6∶1 。

    肛瘘的主要症状为:
    ①流脓;②疼痛;③瘙痒;④排便不畅等。肛瘘一般无全身症状,如肛瘘继发感染,再度形成肛瘘,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倦不适等。长年患复杂性肛瘘、结核性肛瘘,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Ⅰ、肛瘘外口:外口是肛瘘的外在特征,常于肛周皮肤可以查到。外口呈突起状,脓液较稠厚,多为非特殊性感染;外口凹陷,脓液稀薄,多为结核杆菌感染。外口距肛缘较近,外口部可扪及硬索状物,放射状伸入肛内,表示瘘管浅表,多为直瘘;外口距肛缘较远(超过5cm),重压才能感到条索状物或不甚明显,表示瘘管较深,多见于弯曲瘘。
    Ⅱ、肛瘘内口:内口是肛瘘的内在感染源,一般多在齿线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呈凹陷、硬结、有触痛。准确地寻找内口对肛瘘的治疗甚为重要,常用的检查内口方法有:
    ①探针检查:用探针经瘘道外口沿瘘道走行方向探入,在瘘道内轻而缓慢的试探,另一手指伸入肛内,在可疑内口处作引导,使探针经内口穿出。此法可探明瘘管走行方向、深浅、内口位置,以直瘘最合适。如瘘道弯曲或有阻塞时,宜用细软的银质探针。
    ②钝钩探针检查:用双叶肛门镜张开肛门,内口所在肛窦多红肿、发炎、变深,用探针钝钩弯头部,轻轻探查一般易于找到的内口。

    肛瘘的分类:
    瘘道的走向比较复杂,下面仅介绍几种临床常见的,对治疗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肛瘘。
    ① 低位肛瘘:内口在齿线处,瘘道通过外括约肌浅部或浅部以下的部位。
    ② 高位肛瘘:内口居齿线或齿线以上,瘘道行经外括约肌深部以上部位。
    ③ 蹄铁性肛瘘:外口在肛门两侧,内口可在齿线处6、12点,瘘道绕行肛门前部或后部。
    ④ 复杂性肛瘘:有2个或2个以上的外口及瘘道存在。
    ⑤ 结核性瘘道: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破溃形成的肛瘘,多继发于机体其它部位的结核病。
    以上肛瘘可以二、三种并发。
    肛瘘一旦形成,自然愈合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外口闭合、病情稳定也是暂时的,待机体素质下降仍会出现急性发病。

    目前治疗肛瘘的方法有:
    a、激光疗法,此疗法对一般轻度直瘘较适合,但有瘢痕大、复发率高等特点。
    b、手术疗法,此疗法患者痛苦大,并且有后遗症。
    c、中医外治疗法,此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应用此疗法治疗肛瘘,最早记载见于宋·《太平圣惠方》。到明清时期,此疗法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肛瘘。如《普济方》将胆矾散(胆矾、龙骨、黄丹、蛇蜕、麝香等)用纸拈子点药放入疮口内,是无砒霜药捻的最早记载。《外科启玄》则详细介绍了药拈子的制作方法,以及先用探针探查管道大小深浅,再据管施拈的方法和后期换药原则。《外科正宗》所创三品一条枪药条治疗肛瘘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清·《外科大成》专门介绍了插药丁的技术要求,预后和误用药膏的转归,云:“凡插药丁退管不可顶底,如孔深一寸,插药七八分为度,早晚插药一次……看四边内外无黑腐时,换生肌散,脓稠时换珍珠散收口,不可贴药膏,恐其吸脓,收口必缓。”

    近40余年来,我国医学界对此法的机理和临床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基本阐明了此法的机理,创造了许多新的疗法,成为具有中医特色的肛瘘保存括约肌术式。此疗法虽然很安全,没有后遗症,但是较疼痛,药物组成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中药“祛痔化管散”在借鉴中医典籍中医外治疗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观察与治疗,重点在药物配伍与组成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彻底解决了以上缺陷。

中医外治法外敷中药治疗痔瘘病

    中医外治法外敷中药治疗痔瘘病采用河南省中原中医肛肠痔瘘病研究中心冯绍安主治中医师在学习钻研中医典籍的基础上,结合4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研究配制出的中药“祛痔化管散”Ⅰ号、Ⅱ号等系列药物。中药“痔瘘一抹灵”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02103645.4),其主要成份为:牛黄、乳香、芒硝、没药、龙骨、牡蛎、熊胆、血竭等。
    牛黄具有清心开窍、清热解毒之功效,对痈肿疔毒效果较好,另外还具有解热作用;乳香行气活血、伸筋开窍、消肿生肌、舒络止痛、排脓抗肿瘤,主治痈疽疮肿,疮疡久溃不愈,且气香能香串调气,味辛能散瘀活血,性温能通经脉,伸筋舒络、托里通经,使气外出而不致内攻;没药活血行气、散瘀止痛、消肿生肌、抗菌消炎,主治痈疡肿毒、疮口久不收敛;龙骨敛疡涩肠,主治久泻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牡蛎潜阳固涩,含锌,能加速创伤、溃疡及手术创口的愈合。缺锌时外科手术刀口、伤口愈合延缓,溃疡、瘘管及皮肤炎症不易愈合;熊胆清热解毒,主治火毒疮疡;血竭活血化淤、去腐生肌,止痛、止血、敛疮、解毒,主治瘀血作痛、疮疡不敛等。

    临床资料(截至1988年):
    接治痔疮患者5838例,其中外痔1126例,内痔832例,混合痔3256例。男性3628例,女性1586例,外地治疗未愈624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32.5岁,其中20~50岁占76.5%。
    接治肛瘘患者2529例,其中单口外瘘426例,单口内瘘305例,双口瘘管1082例,复杂性瘘管418例,外地治疗未愈298例。男性1628例,女性901例。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29.4岁,其中20~50岁占71.8%。
    另接治肛裂患者508例,息肉患者78例。

    治疗效果
    接治痔疮患者5838例,肛瘘患者2529例,肛裂患者508例,息肉患者78例,总计8953例,一次治疗痊愈者8918例。疗效标准为病灶愈合,肛门光滑,患者无不适感觉为之痊愈。有少数肛瘘患者经外地烤电治疗后复发前来治疗,恢复虽然很快,但效果并不理想,为35例。最短住院日为12天,最长住院日为64天,平均住院日为16.7天。部分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后,经过随访,无一例复发。

    典型病例
    患者一,男性,出生三个月。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在当地县医院手术切开排脓后形成肛瘘,周期性发作。曾前往西安、太原等地医院就医,均答复到两周岁以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当时患者疼痛难忍,每日哭叫,尤其是大便时痛苦更甚。1987年7月,前来我院就医,经中医外治法采用外敷中药散剂治疗16天痊愈 。
    患者二,男性,46岁。因患肛瘘、肛裂以及混合痔等肛门直肠疾病20余年,先后在全国各大医院和痔瘘专科医院进行4次手术治疗,均未治愈。1987年5月来我院就诊,当时患者身体非常虚弱,采用中药外治法外敷中药散剂并配合内服中药治疗53天痊愈 。

    讨论
    目前各地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的方法很多,经验也很多,且各有特色。但是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外敷中药散剂即中医外治法治疗肛瘘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且治愈率高。治疗前勿需灌肠,治疗后饮食、活动不受限制。该治疗方法不受季节的影响,不存在感染化脓问题,因而不需任何消炎药物。该治疗方法不论身体素质强弱、不分年龄大小,不管治疗时有无炎症存在,均可治疗。而且治愈后创口不留疤痕,没有任何不良后遗症。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中医外治法外敷中药散剂治疗肛瘘疾患已完美无缺。该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而且在中药散剂的药性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以便在治疗肛门直肠疾病方面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


文章录入:Linda    责任编辑:Lin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