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健康网-肛肠疾病综合信息,介绍肛门直肠生理解剖、疾病分类图示、专业研究进展及预防保健常识。
首页 | 肛肠解剖 | 肛肠疾病 | 特色医疗 | 影像资料 | 医疗信息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 中医文化 | 休闲驿站
导航: 肛肠健康网 > 特色医疗 > 中医疗法 > 文章正文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痔瘘一抹灵 祛除肛肠病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 疾病的鉴别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三焦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卫气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六经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脏腑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气血
中医诊断方法 辨证
中医诊断方法 八纲 虚实
 ¤ 瘘与痔辨         ★★★ 
瘘与痔辨
作者:王立柱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更新:2003-10-28 [ 字体: ]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和痔疮是发生于肛门与直肠下端的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的病变。然而,在祖国医学中,瘘与痔的概念有混用及模糊之处,这对于正确理解古籍中肛瘘疾病的涵义带来诸多不便。本文结合文献,就瘘与痔的关系及对“痔久成瘘”之说的理解做一简要分析。

  1 病名沿革
  关于“瘘”的病名记载,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卷二·中山经》中,其曰:“仓文赤尾,食者不痛,可以为瘘”。《内经》认为:寒邪滞留经脉,致“陷脉为瘘”。这里所说的“瘘”包括了全身各部位的瘘管,而不单单是指肛门部的瘘管。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夫大病之主……痈肿恶疮、痔瘘瘿瘤”,其中始见“痔瘘”病名。其后的诸多文献中也写作“痔漏”,但是应注意“痔瘘”与“痔漏”之间尚有一定的差异。在《疮疡经验全书》中,把瘘管称为“漏疮”。清.《外证医案汇编》则提出“肛漏”病名。从古代文献中看到,祖国医学对发生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病变,一般统称为痔瘘,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痔、肛门直肠瘘、肛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脱垂等。这里的“痔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痔瘘”狭义概念实际上是指“肛瘘”一病。至于“痔漏”病患,可为痔疮,也可为瘘管,但古籍中以指“漏”为多。

  2 瘘之成因
  祖国医学认为肛瘘的成因和痔疾大体相同,即是在脏腑虚损的情况下,湿热下注,热毒蕴结而致病,并有痔久成瘘之说。《诸病源候论·瘘病诸候》曰:“但瘘病之生,或因寒暑不调,故血气壅结所作;或由饮食乖节,狼鼠之精,入于府藏,毒流经脉,变化而生,皆能使血脉结聚,寒热相交,久则成脓而溃漏也。”《外证医案汇编》曰:“肛漏者皆属肝脾肾三脏气血不足”。《薛氏医按》则曰:“痔属肝脾肾三经,故阴精亏损难治,多成漏证。”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肛门部的痈疽溃后久不收口,湿热余毒蕴结,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或因 脾肺肾三脏亏损及痔久而成。

  3 痔中有瘘
  自秦汉以来,肛瘘多以“痔”病名而总括之。《五十二病方》中最早提出牡痔、牝痔、脉痔、血痔四痔分类,将“瘘”归入“牡痔”之中。其中牡痔条提到:“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状,末大本小,有空(孔)其中。”《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描述牡痔症状:“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出见外,妨于更衣。”《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也说:“其状肛边生鼠乳,或痒或痛,脓血时下,谓之牡痔”。从这些相似的描述中可看到牡痔的症状与瘘管的症状表现相吻合,即外口生于肛边,疼痛作痒,时流脓水。《五十二病方》牡痔条下又提到“多空(孔)者,亨(烹)肥羊俞,取其汁脊(渍)美黍米三斗,饮之……”。所谓“多孔者”,系指瘘管较多的牡痔,亦即现代所说的“复杂性肛瘘”。另外,从《五十二病方》中“有数窍”的牝痔,以及《医学入门》中“痔则有穿肠、穿臀、穿阴者”等症状的描述看,这里的“痔”应该是指肛瘘。

  4 痔瘘分论
  《薛氏医按》曰:“若破而久不愈,多成痔漏,有穿臀穿阴穿肠者。”所以,祖国医学将孔窍内生成瘘,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者称之为漏。北宋·王怀隐所著的《太平圣惠方》中,将痔瘘分章论述,把痔和瘘从概念上进行了区分。其曰“由诸痔毒气结聚肛边,有疮如作鼠乳,或生结核,穿穴之后,疮口不合,特有脓、血、肠头肿痛,经久不差,故名痔瘘也。”这里所说的“痔瘘”,是指肛瘘而非痔疮,其对肛瘘的形成和症状作了明确的描述,且较为详尽。明·方贤《奇效良方》曰:“初生肛门……,不破者曰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漓久不止者曰漏也。”“至有失治而成漏者,成漏而穿臀者,及有穿肠成孔,粪从孔中出者。”则明确指肛瘘。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也把痔和瘘分开,其曰:“大抵外伤四气,内窘七情,与乎饮食乖常,染触蠢动食灵之毒,未有不为瘘疮,穿孔一深,脓汁不尽,得冷则风邪并之,于是涓涓而成漏矣。”又曰:“诸痔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从中阐明了瘘的成因复杂,既有局部的病理变化,又有局部与整体相互关联性。其还将在此之前的九瘘分为三十六种,表明了瘘的复杂性。

  5 痔久成瘘
  “痔久不愈成瘘”之说,是隋朝·巢元方提出的,在《诸病源候论》中有:“痔久不瘥,变为瘘也。”痔疮为瘘,并不是痔疮到了后期就变成肛瘘。如临床所见,痔疮重症或痔疮发作日久,也仅是只有一部分继发或合并肛瘘病患,而并非全部。所谓“痔成瘘”,应该是指痔疮反复发作,病机发生变化,出现肛瘘这一变症。如金·刘完素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桃李,甚者而变成瘘也。”元·齐德之《外科精义》曰:“稍纵嗜欲,腐滑脓血,或逗流淫汁,岁月已深,旁穿窍穴,即变痔漏”。明·申斗垣《外科启玄》曰:“痔漏,乃痔疮日久不忌房事,破而流脓不收口者是也。”从肛瘘角度来说,痔疮日久不愈合,可以成为瘘管发生的一个诱发因素。元·徐春甫《古今医统》中载有“脓水流久……疮孔散出,形成蜂窝、烂瓜、肤残肉陷,久成痼疾,此皆外痔所致”。又如《疡科选粹》中曰:“痔疮绵延不愈,湿热瘀久,乃穿肠透穴,败坏肌肉,销损骨髓,而为之漏焉。”因此,巢氏提出“痔久成瘘”之说只是肛瘘病因病机认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他还正确地认识到瘘是脓肿日久不愈演变而来。如其曰:“发痈之后,热毒未尽,重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肿,蕴结不消,……久则变成瘘”。再如:“脓瘘候,是诸疮久不瘥成瘘。”这与临床当中的大部分肛瘘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相吻合的。


文章录入:Jason    责任编辑:Jaso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